音樂達人看男爵
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講師盧厚敏博士
盧厚敏
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,並從事作曲及指揮工作,亦為香港作曲家聯會副主席。盧厚敏生於香港,先後畢業於香港音樂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,主修作曲,獲頒音樂博士學位;師承羅永暉先生,陳永華及紀大衛教授。他從事的音樂創作非常多元化,包括舞蹈、戲劇、多媒體演出、室樂、合唱、管弦樂、歌劇、廣告及流行音樂等;除本港外,作品曾於世界各地上演,並代表香港出席亞洲作曲家同盟、國際現代音樂協會、國際電腦音樂協會及聯合國作曲家會議等國際會議。 2015年1月7日,「信義男爵樂團」計劃總監、樂團統籌特意往中文大學拜訪盧厚敏博士,跟這位為音樂達人暢談有關長者追尋音樂夢。
盧博士直言本港金齡人士學樂器並不算流行,加上華人長者多學習粵曲、合唱團,較少接觸西方樂器,相信「男爵」計劃是全港首個擁有如此理念及陣容的全男班計劃。縱觀在三、四十年代香港夜總會玩樂器的長者,主要是自小學習樂器,以演奏謀生為目的,本質與男爵學員不同。反之,歐洲、日本等地均有很多長者學習樂器。以西班牙為例,它們的管樂風氣很盛行,因為無論年紀大小都一起吹奏樂器,村落社區民風淳樸,凝聚力強,一個村落或已有2至3隊樂隊,有空便一起練習,水準頗高。
長者與樂器,不說不知道
盧博士認為長者學樂器是一件美事,簡述原因如下:
1. 學習樂器可以訓練左右腦,患認知障礙的機會相對較少,促進手腳協調及其他器官之間的協調與互動;爵士樂更是一種即興音樂,要和其他人夾奏,可以鍛煉腦筋及反應。
2. 吹樂器運用丹田氣,可以訓練心肺功能,讓全身肌肉活動,減少呼吸系統問題,身體更健康。
3. 劇烈運動如跑步、游水未必合適每位金齡人士,亦可能使身體勞損,難於長時間持續進行,但吹樂器則可以持續吹奏3至4個小時。
4.群體活動對長者來說也比較好,可與一班志趣相投的兄弟學習樂器。
5. 最後,長者學習樂器時間較充裕,可勤加練習;學習態度良好,有恆心及專注力;掌握自己學習情況,可善用上述優勢。
學爵士樂,需留意……
金齡人士需要瞭解個人體格選擇適合樂器學習。如體能較強不妨嘗試選擇小號、圓號,因需要力氣較大;牙齒與吹奏銅管樂有莫大關聯,因為吹奏時門牙、犬齒要能夠“食力”,故整齊的牙齒更容易吹奏。金齡人士需要留意一些大型樂器的重量,若不夠力氣承擔,則可有輔助架將樂器座起,以致不弄傷腰骨。然稍稍負重亦是好事,因負重運動令骨質密度高一點,對減低鈣質流失有幫助。聽覺方面,金齡人士除了患有嚴重聽覺障礙,否則大致上不影響夾Band和反應時間,因吹奏的時候會震動聽覺神經。
音樂不止技巧 著眼融匯貫通
音樂有趣之處是:「無論哪個年齡段都可以接觸」。就金齡人士而言,他們的人生閱歷豐富,對音樂的修為及涵養更多。孩童追尋音樂技巧,金齡人士因肌肉肢體的限制,樂曲速度或某些技巧未必能夠追上。年長追尋的是音樂境界及情感表達。音樂不僅僅是技巧,若單純追求技巧機械人都做到,但他們並沒有音樂的感覺。有些音樂技巧或不完美,但亦可以聽得陶醉,富有音樂感。舉例來說退役球員組成明星足球隊,不少代表熱衷轉向踢沙灘足球,他們不講求速度,而是講究較高的經驗技巧取勝。又如:武俠小說《倚天屠龍記》,張無忌的太師傅張三豐教授徒弟將武功融入及內化,找到適合自己的招式!
盧博士寄語男爵學習音樂亦如是,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最重要。心態的調節尤其值得關注,因學音樂不是競技,不講求速度,亦不需要過於執著技巧。最後,他鼓勵男爵不僅玩音樂,亦要多聽音樂,因為音樂當中有些東西是不能單靠學習所得,而需要自己領會出來,融匯貫通。他建議學員聆聽爵士樂代表人物Louis Armstrong,其作品富有濃厚的爵士味道,值得細嚐。
男爵女將和盧博士會談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