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

「信義男爵樂團」獲邀參與國際級音樂盛事(2014-04-19,20,27)

 「信義男爵樂團」獲邀參與國際級音樂盛事

「信義男爵樂團」於本年四月獲邀參與兩項國際音樂盛事 ---「北山(珠海)世界音樂節」(4月19-20日)及「國際爵士樂日香港音樂會」(4月27日)。初登國際舞台的「男爵」,懷著願意學習及接受挑戰的 心情向北山出發,最終以激情及無悔的音符帶動全場,令全場氣氛高漲澎湃。有珠海觀眾狂呼:「好鍾意你地!」,也有當地媒體及學生會後追訪「男爵」,大讚退 休生活原來可以如此充滿活力與精彩,連內地同胞也想學到「健康新一套」!
回港後,「男爵」緊接於國際爵士樂日香港音樂會上獻奏,舞台經驗及音樂技巧均見提升,更瀟灑唱出退休心聲的自創歌曲 ,也藉此感激一班同學親朋、金齡會友及信義同工到場支持,樂韻中滿載情義。
透過這兩次難得的演出機會,學員付出的努力備受肯定,更讓世界各地觀眾見識非一般的銀髮力量。




「國際爵士樂日香港音樂會」的團體照

 
「國際爵士樂日香港音樂會」中的表演照



在北山舞台上排練中

表演進行中

「北山(珠海)世界音樂節」場刊的頁面
場刊內男爵樂團的介紹
第四屆北山(珠海)世界音樂節的分享會

男爵樂團專訪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陳錦華博士(2015-02)

從社會學看男爵 
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
陳錦華博士來到我們中心做訪問

陳錦華博士和男爵同事的合照
陳錦華博士
陳錦華博士在男士工作方面一直甚有研究,他將從社會學及金齡男士之角度,探究他們遇到的挑戰和需要,帶給讀者思考新角度。

講求生產力的現代社會
現代主義的特性強調生產力(Productivity),以工作為中心的社會(Work-center society)過於著重工作身份,使人一直認為工作、賺錢最為重要,沒有生產力(Unproductive)就等同於沒有身份及價值,而義務工作及興趣培養則備受忽視。

金齡男士退休挑戰  從根源問題著手
陳博士自言親身經歷退休男士的轉變,他認為最明顯的是身份上的變化。要扭轉「工作為本」(Work-center) 的思想對金齡男士來說,特別是一種挑戰,因過往工作佔據他們生活很大部分,而工作或跟個人價值掛勾;退休後,不少金齡男士賦閒在家,一時難以適應「沒工作」的身份,或與妻子之間出現相處問題,甚至引發家庭衝突。要達致夫妻和諧相處,陳博士即時提供小貼士,坦言光是沉默忍讓並非上策,反之夫妻需要建立互相尊重、溝通的基礎及性別平等的重要概念。

整體而言,陳博士建議金齡人士在退休的課題上需要調節個人心態;誠然,若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,則需要扭轉整個社會對「金齡人士」及「生產力」的看法,替它重新定義。

發掘金色資源
陳博士為我們帶來一個嶄新的思考模式:為何不從資源的角度看待金齡人士?社會一直將長者及金齡人士看作是一種包袱,需要給予支援。其實我們看不到的是金齡人士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、人生閱歷;現代人越見健康長壽,金齡人士中有不乏活躍的專業人士,可以為社會貢獻專長,是不可多得的社會資源。陳博士指出,因人口老齡化,政府擔心勞動力不足,近年鼓勵輸入外勞,但它們為何不關注金齡人士這種內部資源?陳博士表示不應僵化地將退休年齡一刀切,提議自由選擇退休年齡及工作時間,如果能夠適當運用金齡人士這種資源,很多社會問題或能化解。

「男爵」關顧男士需要
陳博士覺得「男爵」是一個好計劃,欣賞計劃可吸引金齡男士發展興趣,關顧男士的需要,發展男士服務,跟坊間以退休女士為主流服務受眾不同。男爵成員懷著年少時的夢想,用音樂建立一個平臺,計劃幫助他們完成個人夢想,發展社交網絡。

學習音樂到底為了什麼?不需攀比
陳博士提出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:學員學習音樂背後是為了什麼?究竟是心靈修養還是攀比?有些男士普遍覺得學習音樂只求級數、互相競爭、攀比樂器,陳博士認為需要自省深思(不論舉辦團體及學員)。宛如攝影、品酒課程,性質上本無問題,但若演變為學員之間互相比拼攝影器材、紅酒質量等,便失去原初意義矣!


「音符面前人人平等」,尊重人、尊重生活、尊重音樂,是一件美事。音樂可以抒發感情,陶冶性情,演奏給親密的人聽;走出社區及街頭,享受音樂,這對金齡人士意義深遠。音樂讓金齡人士退而不休,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退休生活。

男爵專訪香港中文大學學高級講師盧厚敏博士(2015-01-07) -音樂達人看男爵

音樂達人看男爵
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講師盧厚敏博士


盧厚敏
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,並從事作曲及指揮工作,亦為香港作曲家聯會副主席。盧厚敏生於香港,先後畢業於香港音樂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,主修作曲,獲頒音樂博士學位;師承羅永暉先生,陳永華及紀大衛教授。他從事的音樂創作非常多元化,包括舞蹈、戲劇、多媒體演出、室樂、合唱、管弦樂、歌劇、廣告及流行音樂等;除本港外,作品曾於世界各地上演,並代表香港出席亞洲作曲家同盟、國際現代音樂協會、國際電腦音樂協會及聯合國作曲家會議等國際會議。 

201517日,「信義男爵樂團」計劃總監、樂團統籌特意往中文大學拜訪盧厚敏博士,跟這位為音樂達人暢談有關長者追尋音樂夢。
盧博士直言本港金齡人士學樂器並不算流行,加上華人長者多學習粵曲、合唱團,較少接觸西方樂器,相信「男爵」計劃是全港首個擁有如此理念及陣容的全男班計劃。縱觀在三、四十年代香港夜總會玩樂器的長者,主要是自小學習樂器,以演奏謀生為目的,本質與男爵學員不同。反之,歐洲、日本等地均有很多長者學習樂器。以西班牙為例,它們的管樂風氣很盛行,因為無論年紀大小都一起吹奏樂器,村落社區民風淳樸,凝聚力強,一個村落或已有23隊樂隊,有空便一起練習,水準頗高。

長者與樂器,不說不知道
盧博士認為長者學樂器是一件美事,簡述原因如下:
1. 學習樂器可以訓練左右腦,患認知障礙的機會相對較少,促進手腳協調及其他器官之間的協調與互動;爵士樂更是一種即興音樂,要和其他人夾奏,可以鍛煉腦筋及反應。
2. 吹樂器運用丹田氣,可以訓練心肺功能,讓全身肌肉活動,減少呼吸系統問題,身體更健康。
3. 劇烈運動如跑步、游水未必合適每位金齡人士,亦可能使身體勞損,難於長時間持續進行,但吹樂器則可以持續吹奏34個小時。
4.群體活動對長者來說也比較好,可與一班志趣相投的兄弟學習樂器。
5. 最後,長者學習樂器時間較充裕,可勤加練習;學習態度良好,有恆心及專注力;掌握自己學習情況,可善用上述優勢。
學爵士樂,需留意…… 
金齡人士需要瞭解個人體格選擇適合樂器學習。如體能較強不妨嘗試選擇小號、圓號,因需要力氣較大;牙齒與吹奏銅管樂有莫大關聯,因為吹奏時門牙、犬齒要能夠“食力”,故整齊的牙齒更容易吹奏。金齡人士需要留意一些大型樂器的重量,若不夠力氣承擔,則可有輔助架將樂器座起,以致不弄傷腰骨。然稍稍負重亦是好事,因負重運動令骨質密度高一點,對減低鈣質流失有幫助。聽覺方面,金齡人士除了患有嚴重聽覺障礙,否則大致上不影響夾Band和反應時間,因吹奏的時候會震動聽覺神經。

音樂不止技巧   著眼融匯貫通
音樂有趣之處是:「無論哪個年齡段都可以接觸」。就金齡人士而言,他們的人生閱歷豐富,對音樂的修為及涵養更多。孩童追尋音樂技巧,金齡人士因肌肉肢體的限制,樂曲速度或某些技巧未必能夠追上。年長追尋的是音樂境界及情感表達。音樂不僅僅是技巧,若單純追求技巧機械人都做到,但他們並沒有音樂的感覺。有些音樂技巧或不完美,但亦可以聽得陶醉,富有音樂感。舉例來說退役球員組成明星足球隊,不少代表熱衷轉向踢沙灘足球,他們不講求速度,而是講究較高的經驗技巧取勝。又如:武俠小說《倚天屠龍記》,張無忌的太師傅張三豐教授徒弟將武功融入及內化,找到適合自己的招式!
盧博士寄語男爵學習音樂亦如是,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最重要。心態的調節尤其值得關注,因學音樂不是競技,不講求速度,亦不需要過於執著技巧。最後,他鼓勵男爵不僅玩音樂,亦要多聽音樂,因為音樂當中有些東西是不能單靠學習所得,而需要自己領會出來,融匯貫通。他建議學員聆聽爵士樂代表人物Louis Armstrong,其作品富有濃厚的爵士味道,值得細嚐。

男爵女將和盧博士會談


寄語男爵樂團----古天農專訪(2012年7月17日)

寄語男爵樂團----古天農專訪

2012717日,男爵樂團團長及團員代表,拜訪資深的舞台工作者,香港中英劇團藝術總監古天農先生。分享古先生多年從事藝術工
男爵們和古天農先生的合照
作的心路歷程。

為甚麼你們喜歡玩音樂?一開始,古天農就這麼問。一下子把我們到訪的團員給問住了。古天農坦然,音樂並非他的老本行,同為表演藝術,戲劇與音樂雖然表現方式不同,其內蘊是共通的,而且可以相互借取,融和合作。他就從這方面展開了我們的話題。沒等我們回答,直截了當的說:就是你們玩音樂的過程中,得到快樂。答案似乎並不如此簡單,他進一步說:你們熱愛音樂,搞音樂活動,一方面是令自己得到快樂,也是大家一起得到快樂,進而,公開演奏,是與聽眾一起,集體得到快樂。

那麼,快樂又是甚麼?是一份愉悅?是一份得著?還是從心所願?古天農認為是溝通。人是希望表達自己的,我的成就,我的傷感,我的觀點,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肯定,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。困在房中,自我剝奪與別人交流,可享耳根清靜,但同時會一無所得,也沒有快樂。他舉例說:那些在屯門公園唱粵曲的人,經常給人投訴。反過來問,為甚麼會在那裡唱,為甚麼不在家裡唱?人是想唱給別人聽的。就像你們玩音樂,是想演奏給別人聽。是你認為有好東西,想讓大家分享,你們的表演,排練活動,其實是鼓勵著人與人的溝通。

他更進一步:記得上世紀中,過去的石硤尾徙置區,每到放工放學,社區就開始熱鬧,人開始聚集,下棋、踢球、串門訪友、甚麼都有。人與人之間並不隔膜。當時社會匱乏,人總能找到自己樂趣所在,這反映人的文化需要。當然,舊有的社區形式已不復存在,新的環境大家仍在探索和適應。他不反對電視,電視只是一種冷媒體,香港人習慣開著電視吃飯,大家只盯著電視機,家人關係也疏離了。現代的生活方式、玩樂、測驗考試的多項選擇題,都不鼓勵人與人之間的溝通。很多時候,大家就缺乏了表達自己的機會。

文化藝術能觸動人的情感,洗滌提升人的情操和思考。古天農鼓勵男爵樂團,不應只著眼於文化中心殿堂的演出,未來可以的話,何不多一些走進社會,與大眾交流。可以搞一些小型的露天演奏,參與一些文康的節慶表演,成本花費不高,既為大眾提供娯樂,更可以鍛鍊自己。他舉例說:你們可以研究一下,沙田區還有那些公共空間,可以作為的,就算只容一個人吹薩克斯風的地方也行。晚飯之後,有個小型音樂會,可以讓人共聚聊天。你們全團80人,有80個家庭,還有你們週邊的朋友,已經是基本觀眾。不要小看它,這種活動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社交網絡。

聚眾喧鬧易,站出來獨奏難。面對觀眾的小型演奏,要拋頭露面,既打鼓又唱歌,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呢?古天農的經驗是:就要敢於面對,中學時第一次演戲,我也怕,幕未開,我站在幕後面發抖,開幕後就由不得你,只好照演,但觀眾有
反應給我,有笑聲,我知道我是行的。當然,作為基礎,與鍥而不捨,追求完美,艱苦刻板的音樂訓練,是密不可分的。出於禮貌,這一點他沒說的太多。

成就,需要明確的目標。我要做甚麼?我要到那個地方去?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困難,古天農總會憶起一段往事,一段助他衝破日後重重難關的往事。古天農憶述,「記得那次我踏單車出門準備到處遊覽景色時,天色突然變得很惡劣,霋眼間下起滂沱大雨。遇到這樣的情況,我本想放棄行程,但我最終因對自己有著清晰的目標,便硬著頭皮出發了。在風雨交加的情況下,車胎上蹍過無數的泥濘,終於到達了目的地。站在目的地上,天色轉好,雨亦漸漸停下來,眼前的景色一覽無遺。我看到了兩條顏色鮮艷的彩虹,一個窮一生未必會再次遇上的景觀。這一份額外的禮物,令我更堅定自己面對困難的信念。有時候,人生中難免會遇到困難、面對挫折,但我深信只要認清目標、不退縮,最終都一定會達到,更或許會有額外的獎賞。」先生分享的這一段往事亦正如他的藝術人生一樣,如果他當初放棄了對於戲劇的堅持,或許他現在擁有的燦爛人生便不會出現

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

TVB 開心老友記 (2013-02-12)  訪問男爵樂團

的確,他們真是很帥氣

錄影前在後台合照

玩音樂就是要充滿信心

音樂活動當然也是家庭樂之一

U Magazine (2014-02-21) -花樣男子組 Jazz 浪漫男之養成






花樣男子組
Jazz 浪漫男之養成



Jackie 以前長時間在國內工作,完全不懂音樂,連五線譜也看不懂,他笑言自己沒有節奏感和音樂感,但退休後開始學色士風,覺得開心了,對自己信心也大了,而Kelvin在退休後卻喜歡旅遊,但他發現不能一直旅遊下去,便開始接觸單簧管和色士風,「見到歌手很有型,自己對音樂也有興趣,便決定學。」

「迫自己keep住有學習的動力和心態,有了鬥心,退休了更精彩爽利!」YM說得好,這種學習的動力也能令他愈學愈有滿足感,而且求學不再是求分數,學樂器不是為甚麼,就是為了滿足自己。Kelvin也同意,吹奏出一首自己喜歡的歌,自我感覺良好,再跟一班朋友爽歌,滿足感爆燈。

退休前,有同事又有朋友,退休反,只剩朋友,Jackie坦言自己的圈子突然縮小了,「以前的同事很多還未退休,他們忙自己的,如果不發展興趣,很易變孤獨老人!」學了樂器後,他跟一班志同道合的兄弟練習,有了新的生活圈子。他們除了自己練習和夾歌,有時還會到老人院表演,「吹舊歌,院友都開心,跟住一齊唱,做社區服務很有意義,可以祝福其他人。我們還會和大學生一起表演,跟他們分享人生的經歷。」Kelvin說。一個色士風,一首音樂,拉近人興人之間的關係。孤獨老人?無他們的份兒。

明報 人生下半場(2012-10-23)- 男人六十型仔樂緣






80個平均年齡為60歲的大男人,為興趣為有型為挑戰為圓夢,,在音符牽引下,加入首屆信義男爵樂團-一個逾半百男士才可以參加的爵士樂團。

看他們演出,你或會看到一個大肚腩吹奏金光梁邊的色士風,或起了繭的手輕按纖幼長笛的鍵,又或是一對被歲月磨蝕得乾涸的手緊握鼓棍忘我敲打。這群半生為擔子勞碌的男人,初次或再次接觸樂器,以熾熱的心打破「退休說是悶」的宿命,合奏一首首久經歲月沉澱的樂曲。

:記者
R:Roy
P:Peter

去年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籌備首屆男爵樂團,共80個學習名額迅速爆滿,超過12050歲以上男士報名,參加色士風、單簧管、長笛、小號和敲擊樂及爵士鼓班,八成學員為樂器新手。當中包括Roy,還有轉學新樂器的Peter

色士風唔啱嘴形 日練夜練
R:看到報紙廣告,心思思想報名,但自己對音樂一竅不通,考慮了兩個星期才報名。第一堂說知驚,Drum Set邊打邊樣都認不到,手腳嚴重不協調,完全跟不上拍子。

P:我就好一點,中學時學過五年小號,一直想再學樂器,所以選了跟小號相似的色士風。

:但那是卅多年前的事,幾十歲人才學新樂器,不怕被取笑嗎?

P:小號只有三個鍵,色士風一排成十幾個鍵,要用哂十隻手指。現在記性又差咗,兩分鐘樂譜足足要練兩個月!,而且初時嘴形唔啱,吹極都唔響。但一直想學新樂器,就當係一種挑戰,又不用考試無壓力,加上日練夜練,三個月後開始適應。

由「骨頭打鼓」到鼓王上身
R:萬事起頭難,我先學左手打鼓,之後用右手,再加埋隻腳,咪又係打到!初時被朋友笑我「骨頭打鼓」,確有點失落,但一心想學新嘢,又無話一定要學識,學得成咪威啲囉。現在愈瑁愈有興趣,一坐低成個鼓王咁,愈打愈起勁,幾有FEEL

:本來你想學色士風?
係男人都嚮往學色士風,有型吖嘛!面試時音樂總監叫我露齒、含住紙張,又檢查雙手,知道我右手受過傷,手指唔夠靈活,最後阿Sir叫我學打鼓。

傳統活動悶 喜挑戰難度
男士辛苦大半生,子女長成人,他們退休後,一時間要放下多年來的家庭重擔,難免不適應。退休男士學爵士學。迎來新挑戰,正好填補這份直白。

信義男爵樂團計劃總監Alan(鄧光宇)表示,男士普遍喜歡具挑戰的活動,尤其新一代男長者,不喜歡下棋書法等傳統康樂活動,他們認為較沉悶,而且活動最好有一定難度,需要努力才可達到目標,讓他們有成功感。

提起傳統社區活動,Ray Peter 不約而同地認為「唔啱玩」:
R:行山打波是我的興趣,年紀大了,體力未免難應付,故想找一些靜態的活動。不過社區活動大多做手作仔,煮飯,唔適合我。

P:(不住點頭)那些活動較適合女士,如唱粵曲,身邊沒多少個朋友鍾意聽粵曲,好多都係聽流行歌。我亦參加過攝影班,不詔興趣唔大。

R:攝影好個人,好孤獨,音樂就唔同,講合作性,一個人吹色士風無癮架,一班人吹就唔同,趣味濃好多。樂團班兄弟差不多年紀,部分仲返緊工,雖然大家學習步速不同,亦會互相包容體諒,感情好好。

P:我因腰傷提早退休至今已經六七年,身邊朋友未必在同一時間退休,一時之間生活圈子小了很多,現在有共同興趣的同學,很容易建立新圈子。

R:係呀,大家年紀差不多,樂器程度又差不多怕咩瘀呀?同學之間互相鼓勵教導,感覺似舊時小學同學咁簡單。

P:朋友之間亦未必能夠分享共同興趣,現在成班兄弟單純為樂器而走在一起,難得的好純真。

同性同聲同氣 易投入
:如果不是兄弟班,效果會否不一樣?
兄弟面面相覷,似有難言之隱,再三追問他們才回答。

P:純男人確係較容易有化學作用,大家都係男人,容影溝通,而且大家接受範圍闊一點。

R:或者咁講,男性有共同language,女性有曷收埋收埋,男士就冇咩所謂。
同年同性同聲氣,令長者更易投入學習。信義會服務總監(長者服務)劉翀指研究結果表示,金齡男士(詳見另稿)選擇服務甚注重「空間感」:例如學樂器,到琴行與年青人一起學,或跟年紀相若的初哥兄弟上堂學,當然以後者的學習環境較友善,長者於同輩間易生安全感,而且不怕瘀,可輕鬆學習。


長者調查
信義會長者綜合服務早前進行「金齡男士」服務需要研究,所謂金齡,即生於戰後嬰兒潮的5065歲長者,按人口普查數據,5064人口已由200193萬人大幅增加至2011年的150多萬人,現時幾乎每5個人便有1個為金齡長者。
受訪的102名金齡男士,近三成學歷達到大專或大學程序以上,比同齡女士高。而他們的零用錢亦多,約有兩成多的金齡男士每月可動用生活費高達1萬元或以上,亦比同齡女士高。這群長者普遍教育水平、社會地位較老一輩長者高,講究生活質素和品味。